|
|
压抑的是性本能:详解“闷骚” |
|
快乐心理网 2012-11-13 13:18:42
作者:佚名 来源:本站整理 |
闷骚——ManShow的音译,意译为“男人秀”。闷骚不是贬义词,它源自台湾或者香港,属于新兴的俚语,其意思想表达说“心中极度渴望,可又在表面很克制”,意思是故作深沉,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. 其辞源中的“骚”不是简单的风骚来解释的,它同时也隐含了“表现、表演”的意思,其实有英文“SHOW——表演”的音译传化(SHOW的中文谐音类似‘骚’,与广府话更接近),但台灣实际上说“SHOW——表演”时更喜欢用“秀”替代。所以,可以推测“骚”音多由香港传入,但组合成“闷骚”后,其“骚”更隐隐透出超越‘作秀’的意境,接近“骚”字的本意。因此说这词不简单是风骚可以解释的。 “闷骚族”是指外表中规中矩,严肃内向;内心却充满激情、渴望的群体。这是人类性本能和社会伦理道德相互冲突导致的结果。 “骚”也就“骚”吧,干吗又要“闷”骚呢? “闷”对一些人来说,是一种无奈的选择。因为人类是群体动物,在人类社会生活,你一定要遵守人类社会的规则,即使某种规则是违背人类本能的,你也只能遵守它。人类社会的规则是由人为制定,从而也注定是不断变化的。 用实例来举证一下,你会对什么叫“无奈地”遵守社会的规则有深刻的理解: 改革开放初期,当年拥有巨大读者群的《大众电影》以灰姑娘和王子亲吻的画面作为该期杂志的封面。不想这却引出了当年轰动一时的不算小的“风波”。一个旧规则的卫道士为此“充满义愤”地以“你们究竟想干什么?”(记忆中是这样的标题,有条件的网友可以查看一下当年的《大众电影》)批评该杂志的编辑,谴责杂志“竟然敢”将男女亲吻的画象作为封面,“公然”提倡这种资产阶级生活方式,云云。从而引发了当年还不多见的大讨论。 回到为什么要“闷”上。一些人无奈地选择“闷骚”的原因是,在现时的社会,仍然有这样的潜规则:要受人尊敬,一定要远离“骚”的形象。例如:教师、白领、管理层人员等等必须外表严肃,衣着庄重,不苟言笑。“骚”这个似乎带有贬义的形象和此类人物是无关的。其实在中国,不仅仅局限于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员,即使是一般的普通民众,在强大的传统文化背景的“道德”压力下,很多人都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性本能。 但我们知道,性本能即“骚”却是我们人类与生皆来,自然而然的本能,是无法压制的。在这种本能和社会“角色要求”的冲突下,一些人只能无奈地选择“闷骚”来应对。一个“闷”字就很形象地表达了这种“无奈”,这是本能和社会规则冲突下的产物,这大概也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。 “闷骚”的“闷”只是一种无奈的伪装,是一个假面具。当脱离社会视线“监督”,置身一个确认安全的私人小天地时,就可以抛开“闷”这个假面具,让“骚”的本能得到释放。而且,“闷骚”的人“骚”起来时,往往会比一般人更强烈!原因很简单,西方的一个哲人早就说过:越是本能的东西,对它的压迫越大,它反弹的力度就越大.
|
|
|
|
|
|